文|云初
编辑|云初
文|云初
编辑|云初
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,赘述在文章结尾
《——【·前言·】——》
皇帝杀臣子常见,臣子杀皇帝也不稀奇。可一个人既杀主,又杀子,还霸占儿媳,最后死在自己儿子手上,算得上乱世奇葩。朱温,唐末割据一方,从流寇做起,爬上帝王之位,手段极狠,结局更绝。
乱世起家,手握兵权
砀山人朱温,出身草野,早年跟黄巢起义,混饭吃,没指望做官。黄巢攻洛阳,他混进义军做先锋,靠着狠劲和胆子,被封小头目。
运气来了挡不住。唐朝军阀混战,忠臣一个接一个死掉,节度使位置空了不少。朱温反手背叛黄巢,向朝廷请功,自称愿意剿灭贼军。朝廷信了,封他为汴州节度使,算是从贼将转正了。
展开剩余87%上任后,朱温把老百姓管得死死的。田地重划,商税倍增,谁敢反抗,就绑树烧。官员怕他,百姓恨他,可皇帝看他顺眼。打黄巢、守中原、剿军阀,次次有战绩。
他懂权谋。打仗靠狠,掌权靠稳。地方文官不服,换;军中将领桀骜,杀;邻边节度使插手,派人暗杀。他慢慢从宣武军一地之主,扩展成淮北、河北、关中多地实控人。
唐朝中央快撑不住了。皇帝被宦官软禁,藩镇各自为王。朱温瞄准机会,开始收网。他不急,先请皇帝迁都,把朝廷从长安弄到洛阳。朝堂在他眼前,操控方便。
迁都途中,他下令清洗皇族。唐昭宗儿子全在押送队伍中,一路看似平稳,实则暗流涌动。到了白马驿那夜,他下达命令,把皇子九人一一斩杀。饭桌开宴,毒酒齐下,旁人不敢吱声。
杀完皇子,皇帝看得明白,知道性命不保。没过几个月,他也死在内室,死因无记载。朝中谣言四起,说朱温派人勒死他。
皇位空出,他立年幼傀儡唐哀帝,自己为相。上表三次,自称愿意称帝,礼部、户部配合,三月建梁国,五月改元开平,唐灭。
皇帝出自流寇,朝代终结于节度使手。朱温不按套路,直接在旧皇宫里称帝,百官叩首,礼部歌功颂德,旧唐群臣眼含血泪。新朝叫“梁”,朱温号“太祖”。
这个皇帝上台不靠天命,不讲德政,只靠刀。朝堂、后宫、军营全听他号令。谁敢说“唐未亡”,直接押去菜市口斩首。
朝代改了,局势更乱。朱温不是安稳皇帝,他从不信谁。文臣怕他,武将怕他,连太子也怕。他不讲血缘,只看忠诚。
皇子们早知这局面。谁靠得太近,谁危险;谁说得太多,谁消失。这不是家,这是一张网,谁动了心,就死在网里。
占儿媳,逼子夺嫡
朱温当了皇帝,没收手。他越活越放纵。后宫不够,地方送美女;嫔妃不够,儿媳也收。权在手,不分辈分。
皇宫设在洛阳南宫,内殿金碧辉煌,帷帐重重。他不再上朝,沉迷酒色,每日与十数女子宴饮。中间一个最得宠,不是外人,是儿子朱友珪的妻子。
事情传开,皇子气得发疯。父皇霸占儿媳,在儒教王朝是大逆不道。但没人敢说,朝中也不敢记。
朱温把宠妃带在左右,不遮不掩。对朱友珪,既羞辱又防备。他担心儿子动手,开始架空权力,安排义子入宫监事。
太子之位本该朱友珪坐稳。可朱温提拔了朱友文,一度想改立太子。宫里暗潮汹涌,兄弟互猜,奴仆多嘴一个就没命。
朱友珪知道,等父皇出手,他就没命。唯一的路,是先出手。
朱友珪知道,等父皇出手,他就没命。唯一的路,是先出手。
他买通内侍,观察皇帝行踪。一天深夜,朱温病重,侍人稀少。朱友珪趁乱闯入寝殿,持短刃刺入腹中。血洒榻上,朱温没挣扎太久,死时无人送终。
事后,朱友珪上台称帝,不许百官公祭,不准史官修传。灭唐者朱温,死于朱友珪之手。父杀子,子弑父,梁朝从开始就带血。
皇位在朱家转了一圈,却留不住政权。仇恨从家门开始,死于宫墙之中
猜忌成瘾,父子反目
洛阳南宫,层层禁卫,锦衣夜巡。朱温称帝后,先除文臣,再清旧将,整顿军制、封赏亲信。他不靠科举选人,也不信忠臣之言。他用的,是曾与自己并肩搏杀的杀人者。
朱温治国不讲章法。他用钱收买边将,用女人操控文臣,用密探盯着每个皇子。他的政令极快,诏书不容质疑,军令直下地方,地方无法拒绝。他怕别人反,别人怕他疯。
而他,真的疯了。
宫中后妃越换越多,身边最宠的人是儿媳。她不是唯一女子,却是最敏感的存在。朱温不顾礼法,带她出入朝堂,赏赐连连,连皇子都要避让。
朱友珪看在眼里,忍在心头。他不敢表露愤怒,只能咬牙求稳。他想稳住太子之位,想留住命。可朱温不给机会。他立过朱友文,又扶过朱友裕,太子人选频繁更换,人人自危。
内宫传出密令:朱友珪行为乖张,需密切监控。朱温让义子掌东宫,削权分兵,把亲生儿子当外人防。
朱友珪彻夜不眠。饮食不安,近身宦官劝他远避。他不走,他赌这条命。他知道,只要朱温活着,太子无权,宫中无序。
局势僵住。父子成敌,宫中为牢。
内宫传出密令:朱友珪行为乖张,需密切监控。朱温让义子掌东宫,削权分兵,把亲生儿子当外人防。
朱友珪彻夜不眠。饮食不安,近身宦官劝他远避。他不走,他赌这条命。他知道,只要朱温活着,太子无权,宫中无序。
局势僵住。父子成敌,宫中为牢。
一天夜晚,洛阳夜雨连绵。朱温病发,宫中人手稀少。朱友珪派人试探,得知警卫松懈,立即动手。他没等天亮,带亲信冲入南殿。
朱温当时昏睡,尚未来得及起身。利刃入腹,喉间无声,皇帝死于寝榻。
消息封锁,三日后才公布。内阁称帝崩,太子继位。实则宫变,实则弑父。
朝堂震惊,无人敢言。
血统延续中的断崖
朱友珪登基后,只干了一件事:清理父亲旧部。他杀宦官、逐义子、废妃嫔,试图铲除所有知情者。他试图把过去掩盖,把自己洗白。
可朱家不是皇族出身,没有根基。旧臣不服,新将不归,地方节度使开始倒戈。京师百姓传言四起,称大梁天命将尽。
不到一年,朱友贞起兵反叛,兵不血刃拿下洛阳。朱友珪被斩,尸体曝晒城门口三日,百官缄默。
朱友贞称帝,延续大梁,但国祚已短。梁廷内部空虚,外有后唐、前蜀夹击,战事频发,国势日衰。
923年,后唐李存勖起兵攻入汴州,朱友贞自尽,大梁灭亡。
朱家一系,从朱温乱政到三代终结,仅十六年。史书将朱温称为“五代恶首”,称其政权为“杀戮开国,乱伦灭亡”。
朱温死得不光彩,子孙死得不体面。大梁皇族不入太庙,不载祀典,连陵墓也多毁于战火。史官修史时,多不以帝号称呼,仅称朱温其名。
乱世中称帝不难,善终者寥寥。
朱温杀主、杀子、杀皇族,夺位、改朝、纳儿媳,权力巅峰时无所不为,坠落时连名号都被删改。
帝王史上,少有像朱温这样——杀出一条皇路,也烧掉自己的身后事。
发布于:北京市富灯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